新闻中心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发现饮酒之美
发现饮酒之美
来源:http://www.whkrx.cn/ 作者:武汉科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酒之一物,总令人又爱又恨。每每在酒桌之上高呼“无酒不成礼仪”,于推杯换盏之间,或胃中翻转,或不省人事,或借三急之事以遁走,或凭着酒劲儿做一番胡天胡地之事。此间种种,令人在事后想起时,不免悔恨交加。
琼浆清泛琉璃盏
玉液浓斟琥珀杯
中国古人赋予了酒这种事物以更为诗意的名称:琼浆、玉液。
以富含天地精华的粮食作物为原料,以酒曲中所含的微生物来负责这一场转化,邀请时间这一神奇的伟力作为这场仪式的主持者,再加上水分、空气、温度、湿度,以及等待……

只有当所有的一切都能够完美无缺地得到执行的状况下,这杯中之物才能够散发出专属于她的醇香。稍有差池,便会成酸成臭,再也无人问津。
酿而成之者,谓之琼浆;造而就之者,谓之玉液。饮酒之美,在其创造之初便已初现端倪,又在饮法之中,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《红楼梦》第八回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描写:
这里宝玉又说:“不必烫暖了,我只爱喝冷的。”薛姨妈道:“这可使不得,吃了冷酒,写字手打颤的。”宝钗笑道:“宝兄弟,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,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,要热吃下去,发散的就快,要冷吃下去,便凝结在内,拿五脏去暖他,岂不受害?从此还不改了呢。快别吃那冷的了。”宝玉听这话有理,便放下冷的,令人烫来方饮。

中国古人通过对物性与自身的体悟,采取了一种能够令人与万物、与自然之间更为和谐、圆融的方式来进行生活与生产。酒之物性最为温热,对人体脏腑有大毒,若是不能及时发散酒气,就会造成更深的伤害。
所以古人饮酒总是会先将酒液加热,再以一种从容的姿态端起酒杯,小口抿之,细细品之。

云长停盏施英勇
酒尚温时斩华雄
所以关羽斩下华雄项上人头后,回到众人跟前饮下尚有余温的酒液时,散发着的是何等的豪快韵味!
然而酒终究也不是太过完美的事物,即使被称为琼浆玉液,也终究有其瑕疵。
《本草纲目》云:酒,天之美禄也,少饮则和血行气,壮神御寒,消愁遣兴;痛饮则伤神耗血,损胃亡精,生痰动火。
李时珍是反感烈酒的,他认为烈酒终究太过温燥,若是再大口痛饮,便会将胃粘膜大量消减,转变成痰涎等病理产物,造成惨痛的结果。
酒,终究不该沦为俗物的。
她的美,只应在真正懂得生活情趣之人手中绽放。
文章来源:中外酒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