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人们为什么要喝酒?背后的原因很深刻
人们为什么要喝酒?背后的原因很深刻
来源:http://www.whkrx.cn/ 作者:武汉科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古埃及有一句谚语说得好:在水里,你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脸,但在酒里,你能看到内心的花园。
图片
在中国的远古时代,文明的圣火点燃也离不开酒的酝酿,人们最快乐的时光,总是有酒的身影。
《诗经·唐风·山有枢》写道:“子有酒食,何不日鼓瑟?且以喜乐,且以永日。”
而周王朝自建立初期,就发布了一篇《酒诰》,明确人们什么时候可以喝酒,什么时候不能喝酒,喝可以怎么喝,不可以怎么喝,从而奠定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酒文化发展基调。
图片
礼仪之邦的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,但它最本质的内核是什么呢?
《说文解字》说:酒,就也,就人性之善恶也。
我们常说,酒品看人品,因为人在饮酒到一定量之后,自己的本性都会或多或少地释放出来。有些人刻意隐藏自己的真性情,对饮酒就比较抗拒,尤其是社会人比较普遍。
图片
但有些人活的比较潇洒,敢于把真性情坦露给大家看,就比较喜欢喝酒,尤其是诗人、艺术创作者,倾注了真性情才会有好作品,所以他们多喜欢喝酒,而且在酒后创作。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就是在微醺的状态下完成的。
图片
《酒诰》里早已提出了“德将无醉”的观点,认为饮酒是一种修行,有德行的人是不能喝醉的,即使喝醉也会有很强的自控能力,不让自己失态、失言、失德。
其实饮酒是古代贵族生活必不可少的社交活动,不喝酒是不可能的,但必须要遵照酒礼的规范,以不喝醉为界限,快喝醉了就必须从酒席退出。一般是三爵之饮,叫“君子之饮酒也,受一爵而色洒如也,二爵而言言斯,礼已三爵,而油油以退。
图片
现在中国各地酒礼还讲究以三为数,就是从中国古代酒礼当中传承下来的。
所以,饮酒是见心见性的事情,可以照见你内心的花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