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那些与酒相关的成语典故,你了解多少?
那些与酒相关的成语典故,你了解多少?
来源:http://www.whkrx.cn/ 作者:武汉科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成语,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而其中有许多是与酒有关的,无论是酒香、酒量;还是菜肴、酒器;亦或者生活的哲理、文人墨客的故事。这些成语的存在丰富了中国的酒文化,今天就一起了解有趣的“酒”成语吧。
醉翁之意不在酒
典故来源于欧阳修撰写的《醉翁亭记》。滁州西南有一座山叫琅琊山,欧阳修常与朋友在此饮酒作乐,并用自己的号“醉翁”为亭子命名,即“醉翁亭”。
成语的背景是欧阳修在政治上失意,被贬到滁州任太守。他在醉翁亭与朋友饮酒,实际上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,真正享受的是山水的乐趣。因此,他写道: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”,表达了他真正的意图在于欣赏自然风光,而非饮酒。
以茶代酒
这个典故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《三国志·韦曜传》里。三国时期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每次大宴群臣时,臣子至少得饮酒七升。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,孙皓对他特别优待,经常允许他少喝或暗中赐茶来代替酒。后来,“以茶代酒”表示不拘形式,以另一种物品或方式代替原有的行为或习惯。

白衣送酒
东晋诗人陶渊明酷爱饮酒、性情恬淡,不肯为五斗米折腰,弃彭泽县令不做,而去做“隐逸诗人”。有一年重阳节,他在东篱下赏菊,抚琴吟唱,忽而酒兴大发。由于没有备酒过节,他只好漫步菊丛,采摘了一大束菊花,坐在屋旁惆怅。
就在这时,他看见一个白衣使者向他走来,一问才知此人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送酒的。王弘喜欢结交天下名士,曾多次给陶渊明送酒。陶渊明大喜,立即开坛畅饮,酒酣而诗兴起,吟出了《九月闲居》这一首名诗。现在人们常用“白衣送酒”表示高洁的君子之谊,也表示雪中送炭或者心想事成。
黄公酒垆
成语出自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。西晋时期,“竹林七贤”之一尚书令王戎穿着华贵的衣服,乘车经过当时有名的黄公酒垆,这是他与嵇康、阮籍他们以前经常畅饮的地方,不禁感慨万分,心中也十分悲伤,就对身后客人说:“嵇康夭折,阮籍亡故,我被俗务缠身,再也不能一起喝酒了。如今酒垆近在眼前,回忆历历在目,却是旧人已故,物是人非,如山波浩渺,不可追寻。
酒酸不售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。宋朝有个卖酒的人,他待人和蔼谦虚,酒质量也很高,但是他的酒却变质发酸都卖不掉。卖酒人不明就里,请教行内高人。高人说:“你家有恶狗吗?”卖酒人回答说:“有!但跟我的酒变酸了卖不动有啥关系?”高人解释说:“别人害怕你的狗呀!你让你儿带钱提酒罐去卖酒,而你狗也呲牙冽嘴地跟在后面,别人害怕,你的酒就是变酸了,大家也不敢近前去买啊!”酒酸不售也叫做恶狗酒酸。酒已经变酸了,依然卖不出去。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、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,使国君受到蒙蔽。也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。
文章来源:酷客酱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