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http://www.whkrx.cn/ 作者:武汉科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酒的分类
1
首先,我们喝的酒,都可以统称为“饮料酒”
根据国家标准GB/T 17204,我们平时喝的酒都叫饮料酒,酒精度在0.5°以上的都是 & 度数低于0.5°的啤酒也是饮料酒。
其余的0.5°以下的叫酒精饮料,有点拗口,具体分类如下:

白酒是蒸馏酒的一种
发酵酒:啤酒、葡萄酒、果酒(发酵型)、黄酒、奶酒(发酵型)
蒸馏酒:中国白酒、白兰地、威士忌、伏特加、朗姆、金酒六类;
配制酒:竹叶青、杨梅烧酒、三蛇酒、人参酒、劲酒等等
2
六大蒸馏酒及其区别
主要区别在于发酵剂、原料和发酵方式上。
国外的5种蒸馏酒全是液态发酵,只有我们的白酒才讲究固态发酵,如果白酒使用液态法工艺,很难卖的上价去、人们也不愿意喝。
因此有些人说蒸馏酒中中国白酒排第一,这么说也不是没有依据。

重点看发酵方式、储存容器。
好的白酒除了发酵方式讲究固态外,发酵后的储存老熟也讲究方法,好酒一般用陶坛、酒海存酒,高端酒还会采取地下储存、洞藏的办法;
而伏特加、金酒不需要储存,酿好了直接开卖!
国外五大蒸馏酒与白酒工艺的复杂程度不是一个级别的,它们成不了国内主流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3
你知道的高、低酒度的分界线都是错的
依据GB/T 26760、10781.1等国家标准,不同香型的高低度酒的分界线不一样,具体划分如下:

国家标准里没有中度酒这个概念
只要是固态法酿造的,绝大部分酒的高度酒和低度酒售价相差不大(茅台除外),原因是低度酒的生产成本比高度酒低不了多少。
从工艺上来说,高度酒降度加浆(加水、过滤等)后,酒的风格会发生很大变化,口味变得非常寡淡,需要再重新调味才行,而这个调味用的都是珍贵的老酒,比如,普茅调味会用的到多种15年以上的陈酒。
但是,最终低度酒的风味还是不如高度酒,外加成本确实降了一些,所以最终售价会比较低,但低不了多少,因此想喝酒、存酒最好还是优先买高度的,尽量在50°以上。
建国初期所有的白酒酒度在60°以上,后来才出现的低度酒,原因可以再写一篇文章了,这里不细讲。
二
工艺
1
按发酵剂分
按照使用的糖化发酵剂不同,可分为大曲酒、小曲酒、麸曲酒、混合曲酒,其中大多数名酒均为大曲酒。
大曲酒:用小麦、大麦和豌豆制曲,大曲既是糖化剂,也是发酵剂,还是生香剂。一般情况下,大曲酒具有曲香馥郁、口味醇厚、饮后回甜等特点,多为名酒和优质酒,但耗费粮食、生产周期长、生产成本高。
小曲酒:小曲中的主要微生物有根霉、毛霉、拟内孢霉、乳酸菌和酵母等。小曲酒用曲量少、发酵周期短、出酒率高、酒质醇和,但香味物质相对较少,酒体不如大曲酒丰满。
麸曲酒:以麸皮为载体培养的纯种曲霉菌(包括黑曲霉、黄曲霉、白曲霉),麸曲酒生产周期较短、出酒率较高,但酒质一般不如大曲酒。
混合曲酒:大曲、小曲、麸曲三选二,或以糖化酶为糖化剂,加酿酒酒母等发酵酿制而成的白酒。
2
按发酵工艺分

固态法白酒:以粮食为原料,采用固态(半固态)糖化、发酵、蒸馏,经陈酿、勾兑而成。固态法是大多数名优白酒的传统生产方式。采用固态法生产白酒时,不同的发酵和操作条件,会产生不同的香味成分,因而固态法白酒的种类多,风格各异。
液态法白酒:以含淀粉、糖类物质为原料,采用液态糖化、发酵、蒸馏所得的基酒,可调香或串香,勾调而成的白酒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:
固液结合发酵白酒:又称串香白酒,以液态发酵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,与固态发酵的香醅串蒸而制成的白酒。
固液勾兑白酒:以液态发酵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,与部分优质白酒及固态法白酒的酒头、酒尾勾兑而成的白酒。
调香白酒:以优质食用酒精为酒基,加特制白酒调味液和食用香精等调配而成的白酒。
固液法白酒:以固态法白酒(不低于 30%)、液态法白酒、食品添加剂勾调而成的白酒。
网上有些免费送白酒(需要付199元邮费)的活动用的就是串香酒,一分钱一分货,买的时候注意甄别。天上掉下来的除了陨石外,还有楼上的花盆,绝不会是馅饼。
三
原料
1
水真的能影响酒质吗?
酿酒用的水有多种,都有不同的要求,包括酿造用水、加浆用水、洗涤用水、冷却用水、锅炉用水,其中酿造用水影响最大。

以上是能用在生产中的水源
由于各类水源中的硬度、pH值、微生物不同,优质酿造用水首选溪水和矿泉水,次选深井水。
一般不用地表水,因为含有较多的杂质、浑浊度高,水质随季节变化大;但是水质较好的河水也可以用,但需要充分过滤;水质不好的话,宁可用除氯后的自来水也不用地表水。
各大名酒的水源:
五粮液:闽江江心打井取深层地下水,井深约90米;
汾酒:都属于汾河水系的地下水;
郎酒:赤水河附近,龙洞山郎泉水;
西凤酒:凤凰泉水;
泸州老窖:龙泉井水;
洋河:洪泽湖湿地,美人泉水;
剑南春:沱江水系,玉妃泉;
2
酿酒用的原料:
高粱:是酿酒的主要原料,一般南方酿酒用糯高粱,北方用粳高粱;和其它谷物相比,出酒率高,酒质好、风味更醇厚。单粮型白酒一般只用高粱,多粮型的会搭配大麦、玉米等谷物。
玉米:需要去掉胚芽(否则酒酸度大),玉米中植酸较多,发酵后的产物可以促进甘油的生成,所以加入适量玉米后,酒显得醇甜。
大米:米香带入酒中可以使口感净爽,像五粮液、剑南春、叙府大曲等多粮酒会加入一些粳玉米。
小麦:一般大麦用于制曲,小麦用来酿酒,但不能多加。五粮液很久很久以前用过荞麦,但荞麦的壳去不干净,酿出的酒苦味重,就改用小麦了,五粮液添加量为16%,剑南春15%。
青稞:青稞是大麦的一种,很大程度上可以取代大麦,但是蛋白质含量较高、质地坚硬,所以青稞酒的工艺特点与大曲汾酒有很大的区别,发酵工具上使用了酱香酒才用的条石窖,但仍属于大曲清香范畴,只是口感与汾酒差别较大,所以有专家提议单独成立香型。
薯类:包括甘薯、马铃薯、木薯等,是上世纪50年代粮食短缺时的高粱替代品,出酒率高,但多采用液态法工艺,木薯也能用固态发酵、但用的是麸曲,所以薯类酿的酒酒质都不高。
四
香型
本来白酒不分香型,1963年第二届评酒会后开始研究,确定了4个香型,也就是四大基础香型,关于香型的几个叫法:
-
四大基础香型:浓香、清香、酱香、米香(原因见下图);
-
五大香型:浓香、清香、酱香、米香;
-
五小香型:兼香型、芝麻香型、特香型、药香型、豉香型
-
10大香型:上面五大+五小,就是10大香型;
-
2小香型:馥郁香型、老白干型。

十二香型关系图
红圈外的8个香型有的是由基础香型发展而来,有的同时具有某个/某几个香型的特点,他们在原料、工艺上都与4大基础香型密不可分。比如:
-
凤香型,发酵容器既用到了清香型的地缸,也用到了浓香型的泥窖,不过它是在地缸里抹新泥,新泥用久了就得换掉,所以兼具清香、浓香风格;
-
兼香型,发酵过程既有酱香的也有浓香的,甚至有的干脆分开发酵,然后再混在一起,所以兼具浓香、酱香风格;
-
芝麻香,用的是酱香工艺,但使用的是麸曲清香用的麸曲发酵,浓香的泥底+麸曲清香的砖窖,所以同时具有酱香、浓香、清香的三种风格。
其他香型基本类似,看一眼下面这张图就明白了:
十二大香型里,米香、豉香、特香用的是大米发酵,馥郁香、浓香外都只用高粱;米香、特香、小曲清香、麸曲清香、麸曲酱香外,都用到了大曲;
白酒里98%以上的成分是乙醇和水,其他物质不到2%,但是,正是这不到2%的化学成分决定了酒的口感、风格,决定了十二大香型各自的风格特点。
所以中国白酒的香,是独一无二的,与国外蒸馏酒有很大的不同。
图文来源:原酒公社